伊朗空军的家底,确实有点儿撑不住了。
飞了三十几年的老家伙们,像F-14和MiG-29,早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国际制裁这么多年,想换新装备可没那么容易。
伊朗国防部自己都承认,战机维护困难重重,技战术性能嘛……就别提和人家最新的比了,差距越拉越大。
这不是伊朗一家的看法,外界观察者也这么看。
说白了,伊朗急需一批“能打仗的飞机”填补空白。
为啥这么急?看看周围就知道了。
你看看中东这地界儿,就没消停过。
以色列那边频频秀肌肉,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感也一直很强。
伊朗国防部那份公开声明说得直白:压力山大。
用他们的话讲,装备上的差距实实在在制约了国防自主权。
这种环境下,装备更新换代真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安全刚需。
找新家伙事儿,目光自然转向有合作基础的中国。
歼-10CE,这款中国航空工业力推的出口版多用途战机,就成了热门选项。
翻翻官方技术手册和航展上的资料,这飞机有几下子:装的是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东西探测距离远、精度高),能打的导弹种类也多,空战、对地都行,关键是全天候都能飞。
还有个实在的优势——便宜。
权威分析报告都指出,同样达到四代半水平,歼-10CE的采购和运营成本,比西方同类型号低一大截,性价比突出。
这对兜里钱不宽裕的国家,比如受制裁影响的伊朗,吸引力不小。
消息不是空穴来风,2023年迪拜航展上,伊朗代表团就曾和中国航空技术人员深谈过合作的事,不少国际媒体都报了。
歼-10CE到底“补”在哪?除了前面说的雷达和武器,设计上也有门道,模块化设计让维护省事儿了不少。
想想伊朗现在的窘境,老飞机修修补补费劲,趴窝的多、能飞的少。
伊朗国防部自己统计过,2024年大概只有六成战机还勉强能动。
真有点风吹草动,这点家当撑场面?难度太大。
军事演习都露怯了,应对区域对手日益频繁的行动明显吃力。
伊朗军方高层公开讲话也不避讳,直言战力存在“脱节”,装备缺口急需堵上。
按着外部情报评估和伊朗自己的需求预测,要维持基本区域平衡,少说也得补充个几十架新飞机。
那歼-10CE行不行?倒是有实践案例。
邻国巴基斯坦引进了,他们空军公开发布的评估报告认为这飞机提升了整体防御体系的可靠性。
雷达探得远、导弹打得准、维护压力轻,这几个优点恰好切中了伊朗目前最迫切的问题点。
从技术角度看,它确实能提供一个相对快速且经济可行的战力提升方案。
当然,这么大宗交易,背后肯定牵扯更广的国际政治。
中国希望通过出口先进技术拓展全球影响力,这明摆着。
伊朗呢,核心诉求就是拿到实实在在的国防能力升级。
有国际关系学者分析过,这种基于现实需求的技术合作,只要在联合国相关武器贸易条约框架内操作,不踩法律红线,其实有助于地区形成新的战略稳定,比军备失控或能力完全失衡要强。
双方都得谨慎,别额外制造紧张。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中国还是伊朗,在官方表态中都强调遵循国际贸易规则。
这态度本身就说明合作带有很强的务实色彩。
现实倒逼着伊朗不得不行动。
最近红海那片的海空摩擦,伊朗空军疲于奔命拦截侦察甚至可能的入侵目标。
装备上的代差,在这种实际对抗中暴露得尤为刺眼。
伊朗军方官员多次公开表态,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这感觉有点像“病急”,但找的“药”——歼-10CE,从各项参数和案例来看,似乎又挺“对症”。
价钱也是个关键考量。
伊朗能用的财政预算不是无限的。
歼-10CE的报价,大约只有西方顶级同等级别战机的六成左右,而且后期维护培训啥的,中国也都能打包解决。
这对伊朗来说,是个现实的、负担得起的选择。
不然光说性能好,价格贵得买不起,那也没用。
#图文打卡计划#